白鹿原上再无白鹿
白鹿原上再无白鹿
基本信息
- 豆瓣ID: 27201243
- 书名: 白鹿原
- 作者: 陈忠实
- 豆瓣评分: 9.3
- 出版日期: 1993-06-01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号: 9787020127573
- 页数: 695
- 内容简介:”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陈忠实(1942-2016) 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
随笔
近期重读《白鹿原》,这篇史诗级的小说里面最重要的意象无疑是白鹿。
书中白鹿出现过几次,每次都寓意非凡,是全篇的文眼。
最先出现的白鹿是神话中的白鹿,宋代的某小吏途径白鹿原忽见白鹿,从而家门大兴。这是神话中的白鹿,在传说的历史中流传。这也是中世纪中国理想的化身,长于乡土世界的国人耕读传家, 研读圣人的经典,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僚系统,学而优则仕,广大门楣。这是白鹿原甚至是中世纪中国人的理想世界倒影,而神话中的白鹿具象化就是宗祠乡约(以仁义白鹿村为碑刻)以及白鹿书院(以朱先生为门章)。
其次出现的白鹿是白嘉轩见到的白鹿,作者在手稿中谈到白嘉轩就是白鹿原,这只白鹿的出现是这是神话的延续,也是中世纪中国即将解体前最后那只和神话一脉相承的白鹿,白嘉轩承载着所有中世纪的中国人对理想人格和世界的期望。他严格执行乡约,日夜辛劳教育子女,为人宽厚,大义无瑕,这是他作为族长的职责和使命。
再次出现是白鹿是白灵眼中的白鹿,她是族长白嘉轩的女儿,这是传统神话的绵延,但她面对的却再也不是传统的世界,近代化的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把所有的国人都卷席了进去。她眼中的白鹿就是共产主义,不知不觉白鹿已经不再是神话的白鹿,而是近代的中国共产党的理想,理想的含义已大相径庭。白灵,她是逐渐消逝的传统最后诞下的精灵,也是慢慢升起的太阳最初蒸发的水滴。她死于肃反,理想的背后是血淋淋的暴力。
最后出现的白鹿是朱先生,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朱先生是关中大儒,他会辨天象,能言吉凶,学问极好。原上的村民都以他为神,他却推倒白鹿书院的神像,说自己非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朱先生是儒学理想的化身,这是中世纪中国理想的精神世界。法家只有治民之书,道家佛教讲究出世之精神,只有儒家可以承载此岸的人间理想。只是,朱先生最后直言书不读也罢,这不仅仅书是乱世中书籍的无用之怨,毕竟中世纪的中国在逐渐解体,传统的儒学世界再也不能承担救世的使命了,那些书不读也罢了。
《白鹿原》这本书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包括鹿兆谦这个人物所象征的意味。朱先生的原型是牛兆谦,足可见鹿兆谦这个人物多么有兴味。
黑娃,也就是鹿兆谦,是白家长工的儿子,年幼时于读书毫无兴致,怯懦于白嘉轩挺拔的身躯,外出给他人做长工时爱上主家的妾,奸情败露之后私奔回白鹿原,却被原上人都以为耻。黑娃参加过共产党的农协暴动,也落草为过寇,最后被国民党招安。功成名就之后忽然想读书,于是跟着朱先生读书,最后死于建国初。
有些评论讥讽黑娃接触了现代性之后为何回到儒学的世界,这是没读懂黑娃的经历。黑娃回到儒学的世界体现了儒学的精神世界对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强大向心力,所以中世纪中国几乎所有草莽出身的王侯将相无不最后皈依儒学。但到了黑娃的世界,这个回归的历史过程被暴力的革命扼杀和推倒,毕竟如《末代皇帝》所喻,“这里是中国”,更确切地说:“这里是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
胡风:时间开始了。